- A+
打从记事儿起,我家里人带我出门的时候就会指着路边的环卫工人对我说,“要是不好好念书,进了中专,读不了大学,下场就像那样,大冷天在外面扫大街,又累又丢人。”
那时候我还小,不知道“中专”和“大学”对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,我只知道天确实冷,扫地确实累,那个环卫工看我们的脸色,也确实很难看。
后来长大了一些,“中专”又成了初中班主任恫吓我们的尚方宝剑,每次我在数学课上被抓到偷看小说时,他就会用这个治我——“中考就是一面大筛子,被筛下去的,这辈子也就去技校准备进厂干活了。”
直到今天,“中专”这个词还是没法逃出它被嫌弃的一生——在网上冲浪时,它则作为与“说唱团体”和“摇滚乐队”搭档出现的固定搭配。
在MOBA游戏的对话栏里,“中专”被用作学历侮辱的最终杀器,听到这个词的莘莘学子无不暴跳如雷,键盘战力暴增。
而在现实中,中专也还是那个中专,生源不佳,师资力量缺乏,教学大纲也与“升学”去之甚远。在“中考分流”后,有近半数的学生会来到这些地方,“后进生”“资质平庸”“懒惰厌学”等标签也如影随形,和上述的成见一同伴随这些学生,直到他们走向社会也不会消散。
我无意讨论这些刻板印象的来龙去脉,但这些成见却始终伴随着“被放弃的50%”们。或许正是因为如此,当有人能够打破这份桎梏时,引发的巨浪会如此滔天。
6月13日,阿里达摩院发布了“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”的预赛结果,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姜萍位列结果名单的第12名,其成绩凌驾于一众清华北大,甚至是中科院的选手之上——没错,这个考试没有限制参与者的学历和出身,姜萍的老师也报名了,排在一百多位。
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“中专战胜北大”的冲击力之强大,无异于霍比特人隔扣乔丹,原始部落试爆核弹,大学校队击败中国男篮——是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奇迹。
因此,整个互联网都沸腾了,中专屠榜数学大赛的热搜从13号一直挂在各大社媒的头条,一连好几天没下来。
不少网友都惊呼,“再也不敢看不起中专生了”,也有饱受蔑视的中职学生终于出了一口恶气,喊出了那句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——在许多人眼中,姜萍就是因“偏科”而在中考分流中落榜的好学生典型,他们有才能,也并不是从小抽烟喝酒打架滋事的“孬种”,只是因为没进高中,就被迫背上了沉重的偏见。
各种荣誉与报道也纷至沓来,各大媒体都以“姜萍与老师的相互成就”“天才少女的背后有高人”等作为题材,发出了多篇报道。
就连作为比赛举办方的阿里达摩院,也赶来为姜萍拍摄了一段纪录片式的采访,视频中的姜萍称自己从小喜欢数学,只要闭上眼睛,各种运算方式就会浮现在眼前。她曾担心自己不配参加这次比赛,但数学老师王闺秋却鼓励她继续前行,并一同学习了从《高等数学》到偏微分的各种课程。
视频的结尾,姜萍透露了自己的“Plan A”是继续走服装设计的道路,并在其中运用数学的知识,而“Plan B”则是继续探索数学的世界。
尽管达摩院的这个视频确实带着一定的“摆拍”痕迹——毕竟,在赛前没有人能预料到一个中专学生能脱颖而出。各种补录的素材中,姜萍的表现颇为紧张,但她毕竟只是个17岁的学生,紧张一点似乎也无可厚非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当天达摩院还发布了另一期纪录片,讲述了狱警用数学管教服刑人员的故事
到此为止,几乎可以说,拥有官媒和主办方双重“背书”的姜萍,已经完成了从“中专差生”到“数学天才”的转型,足以成为一个典型的励志人物。
然而,上述的一切却只是在互联网的海面上表现出的样貌,在互联网的汪洋下,事情却逐渐在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——姜萍和她的老师王闺秋,正在不可避免地被卷进舆论的暗潮中,无法脱身。
如今的互联网,似乎格外喜欢造神,当神像被立起来后,却又总被以更快的速度推倒。姜萍也没能逃过这个魔咒。
从成绩单公布的那一天起,试图将姜萍捧上神坛的谣言和闹剧就没有停息过。
诸如香港某大学向姜萍抛出橄榄枝,姜萍即将保送江浙地区某知名985的谣言甚嚣尘上,更有好事者跑到浙江大学的微博账号下寻衅,称如果他们不保送或破格录取姜萍,就是现在这个“充满歧视”的教育制度之悲哀,只因姜萍曾在采访中提到,她的理想院校是浙江大学。
而针对她的中专学历,也冒出了不少无根无据的论断——有人说,姜萍的成绩优异,只是因为家境贫困上不起普高,才退而求其次读了中专。
或许是为了“打脸”那些对“中专”的质疑,达摩院也不信中专生能答出这么一份试卷,延迟一周公布成绩并专程赶到姜萍学校现场出题验明真伪的消息,也不胫而走,但没有人知道这则传闻的信源出自何处。
倒是红星新闻“辟谣”这条消息,称达摩院从未线下求证的新闻报道,在不知何时被删掉了,只留各路转载的媒体在风中凌乱。
其实,其中的不少谣言只要仔细想想,就能被轻易排除——譬如那些“高考优待”和“破格录取”的传闻,只需要稍微搜索一下就能得知,我国高考的“奥赛加分”等制度,早已在2018年被彻底废止。即使在那之前,靠“数学竞赛”加分,也需要在全国等级的决赛中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,姜萍的“预赛第12”在以前也无法成为优待的凭据。
俗话说,谣言止于智者,但俗话显然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传播能力,一两个辟谣无法阻挡谣言的疯传——在风浪中,“姜萍”的“成神”似乎已不可阻挡。
另一方面,无数的人又在试图将这个刚刚立起来的“神像”毁掉。
不管是互联网时代,还是前互联网时代,“造神”都不是一件新鲜的事儿,此前激励了一代人,却被扒出造假演戏的“天才唐氏指挥家”舟舟,就是“假神”的代表者。
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流速,让太多“造神运动”中的漏洞无处遁形,许多曾经的“神”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轰然倒塌,也让“质疑”的种子埋进了每个人心里。当他们看到疑似“造神”的现象时,这个种子就会不受控地成长蔓延。
作为“新神”的姜萍,自然也难逃一劫。她最先遭受的质疑,自然是来自“中专”这个学历。在毁神派的网友看来,拥有天才一般学习能力的人,是不可能被中考分流的大网筛进中专的。
于是,他们“扒出”了姜萍的某次平时考试成绩——数学83分,满分150。
这份成绩单的真实性难以证实,却也难以证伪
成绩被爆出后,关于“造假”的质疑声便铺天盖地。毕竟,在常理认知中,一个能在全球性的数学大赛上力压北大的学生,不应该达不到中专考试的及格线——一个F1车手,不会在驾照科目二上反复挂科,很简单的道理。
而达摩院的“采访纪录片”也成了挥向姜萍的一把利刃。在纪录片中,姜萍的板书上出现了令“内行人”难以理解的低级错误——公式中的“Σ”,被误写成了“/2”,gamma函数抄成了T,πz抄成了π^z。
人们常说,数学是唯一不会背叛你的东西,朋友、家人、爱人都可能背叛,但数学不会就是不会——不会做的数学题,连抄答案都不会抄。姜萍的板书错误,于是被认作是“抄都不会抄”的典型。
阴阳怪气的评论也不在少数
姜萍在“采访”中的发言,以及各方媒体与教授的反应与评论,也被逐字逐句地分析——姜萍在采访中称自己喜欢“数学中的对称概念”,不擅长“排列组合”,被解读为“极度外行”的表现。某复旦教授对姜萍的评价“用词精准,表达流畅,LaTeX(一种学术界通用的数学排版软件)使用熟练”,也被认为是在暗示其作弊行为。
比赛的赛制也成了这些质疑的众矢之的,预赛的赛制是限时48小时的开卷线上赛,尽管主办方明确禁止了“与他人讨论,外传赛题等一切作弊行为”,但反作弊的手段却是相对缺乏的——在48小时的充裕时间里,有心作弊的人有相当巨大的操作空间,甚至有机会一人答完多份试题。
没有人能证明,确实是姜萍本人答完了这些试题,而不是有“高人”在幕后支招,再加之上述的种种“疑点”,姜萍成绩的正当性变得扑朔迷离。
于是,在质疑者口中,姜萍变成了和“谷圣”“丁圣”“墨圣”一般抽象的“姜圣”,她的脸也被P到了各式的康师傅饮料瓶上。
甚至,有人为了讽刺“王老师代姜萍做题”,把她们比作了“姜王博士”——王老师坐在姜萍的脑袋里,操控她参加考试。
对此,不论是姜萍还是王老师都没有回应。这无疑是明智的,因为,质疑正在愈演愈烈,就连笔迹、浏览记录等细微的疑点,也被归入了所谓的“十大疑点”中,此时的贸然回应,极有可能让她和老师掉入自证陷阱里,陷入无止境的自证循环——即使你没做过,也要被舆论裹挟着拿出“没做过”的证据,正如《让子弹飞》中的六子那样。
此刻,对他们而言,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,就是在即将举办的线下决赛中,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绩——又或者是承认作弊,尽快道歉消除影响。
只是,不论真相如何,在“造神”与“封圣”的螺旋中,互联网的流量狂欢已然无法停止了。
急着蹭热度的网红们早在成绩公布的第一时间,就冲进了姜萍的老家,像跟踪狂一样游荡于姜萍的学校与家庭社区周围,只为赶在风波的潮头吃到最新鲜的流量。
借题发挥的各路“拳法家”,也从各个角度重拳出击,姜萍被他们当做最趁手的武器,输出并不属于她自己的观点。
姜萍的个人隐私信息——聊天记录、学习成绩、家庭住址、家境条件,也被开盒出来,当做正反双方交锋的“论据”四处疯传。
即便部分呼吁“还姜萍一个平静”的声音姗姗来迟,也无力阻止事件的疯狂发酵,也无法消解这些事件的恶劣影响。
那么,谁该为此负责呢?或许,是如今的互联网环境。正如此前所说的那样,“造神”与“毁神”的风潮愈演愈烈,每个公众人物都难逃此劫。信息的流速极大加快,但调查求证的速度却没能相应提升,这样的互联网,自然就成了谣言与阴谋论的温床。
或许,急于报导“特例典范”的媒体也难辞其咎,他们的“急于定性”和铺天盖地的宣传,也是流量风暴的诱因之一。
但唯一可以确定,需要为此负责的,是在成绩公布时急匆匆前来造神,又在舆论炎上达到顶峰时沉默不语,选择隐身装死的达摩院。
作为赛事的主办方,他们需要对自己举办赛事承担责任,有义务确保这项比赛的公平公正。同样的,作为赛事的主办方,他们也拥有最充足的资源,能够对整件事情的真伪进行调查取证。再不济,他们作为“采访纪录片”的拍摄方,也有能力对其中的种种错误做出解释。
然而,始终没有人能够站出来。
于是,在长达一周时间的放任自流后,我们看到了如今陷入一片混沌的网络环境,也看到了这一幕难以收场的闹剧。唯一的好消息是,这场数学竞赛的决赛终于要到来了。一切的疑问,或许能在那时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——只是不知道,今后的姜萍身上,又会被挂上什么样的标签,这一切对一个17岁的中专学生来说,又是否会过于沉重。
【关于365娱乐资讯网】
欢迎来到365娱乐资讯网,365娱乐网是全网最大的免费网络资源分享平台,免费提供绿色软件,活动线报,原创技术教程,绿色破解工具软件等以及其他网络资源技术分享平台,好货不私藏!
前往 大发娱乐官方网址
前往 乐玩游戏注册送88
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,由365娱乐官网(www.xmnxs.com)整理发布!